丰田的勒芒24小时赛“倒霉史” ,今年夏天又添悲情一笔。
故事并不像1994年、1998年那样“倒在”倒数第二小时,或是像1999年在进入最后一小时的节点“功亏一篑”。此番,已经第14次参赛的日本制造商距离首次捧起勒芒24小时赛的冠军奖杯仅差5分钟(两圈)。
最终,保时捷#2车组的尼尔·贾尼/罗曼·仲马/马克·里布“意外接收”了最高荣誉——保时捷成功卫冕,第18次称雄萨特!与此同时,福特王者归来,在颇具历史意义的时刻称雄GTE-Pro组。
LMP1战局 丰田悲剧收场
当第84届勒芒24小时赛仅剩10分钟,最后6小时仍对冠军保持争夺的保时捷#2车组的919 Hybrid赛车遭遇爆胎,不得不再度进站。原本已领先近半分钟的丰田#5车组领先“翻倍”,整个维修区似乎筹备着日本制造商盼望已久的狂欢时刻。
结果令人始料未及。正如2014年WEC世界冠军、#5车组车手安东尼·戴维森所言:“没人会相信这个电影般的结局。当你九游娱乐真正身处其中,无疑苦涩异常。”联想到ACO西方汽车俱乐部今年邀请好莱坞著名影星布拉德·皮特为赛事起步挥旗,似乎给这届赛事埋下了戏剧性元素。
倒数5分钟时,中岛一贵驾驶的“日本骄傲”——#5 车组的TS050 Hybrid突遭动力丧失,停在拉萨特赛道的看台直路,恰巧又是丰田车队的指挥台旁。不仅眼见本届赛事杆位的#2车组从旁呼啸驶过。更糟糕的是,由于赛车无法在“最后一圈”于规则上限的6分钟内完成,作为行驶里程第二多的车组只能被列入“退赛名单”。
当赛事的格子旗挥动,丰田车队的成员们有些神情呆滞、有些伤心痛哭。纵然整个赛场都表达出怜悯之心,而竞技体育的残酷在这一时刻显现无遗。
保时捷机会本不大
回顾比赛进程,真正的冠军争夺始于第四次安全车结束后(注:为全场最后一次安全车阶段,离比赛结束还剩6小时左右)。驾驶丰田#5车组的塞巴斯蒂安·布耶米在比赛恢复时,便顺势超越队友麦克·康维的#6车组,贾尼驾驶的保时捷#2车组则以数秒之差屈居第三。
随着时间推移,“夜晚强势”的保时捷开始被“日间凶猛”以及“策略占优(注:丰田每14圈一次加油,保时捷每13圈一次加油)”的丰田逐步甩开。连保时捷LMP1车队领队安德里亚斯·塞德尔(Andreas Seidl)赛后都承认,斯图加特厂商只得另辟蹊径。“那时,我九游体育官网们已意识到丰田很难击败,只能想各种战术。”
保时捷开始自己的“冒险”——在闷热的赛道中首次尝试一套米其林轮胎跑“四个阶段(4 Stint)”,并让负责“收官”的勒芒24小时赛单圈纪录保持者贾尼尝试每14圈一次加油(注:为避免最后时刻的额外进站)。赛后采访中,保时捷#2车组的大将们纷纷承认,这其实挺影响赛车的单圈,起的作用非常有限。
其实,为冠军而战的两个车组——#5丰田车组和#2保时捷车组在因雨势而造就的51分钟安全车阶段后都表现平平,甚至都遇到一定的麻烦。不过这也反映了耐力赛的精髓——一切由时间检验。
例如:前8小时在领跑集团的WEC卫冕冠军、保时捷#1车组(马克·韦伯/布兰登·哈特利/蒂莫·伯恩哈德)遭遇水温过高,过早告别争冠。另外,开局不错的丰田#6车组在第21小时“掉链子”——小林可梦伟不慎在保时捷弯打滑,造成车体的损伤,车队不得不花费6分钟修车。勒芒24小时赛的曾经霸主——奥迪则全场处于“路人模式”。
奥迪延续领奖台
因戈尔施塔特军团的勒芒参赛史堪称辉煌,自1999年参加勒芒24小时赛起,他九游体育们从未空手而归。作为2016赛季WEC前两站(银石6小时赛和斯帕6小时赛)的赢家,他们却在拉萨特陷入奇怪的低迷……
就连奥迪厂队的运营者——Joest老板拉尔夫·朱特勒(Ralf Juttner)也感到诧异。“这对我们算是场‘灾难’!测试日后,卢卡斯·迪格拉西做出全场最快成绩,我们非常满意赛车的平衡,但来到正赛周,我们的赛车却始终毫无抓地力。”
赛后诸多分析指出,奥迪的困难在于无法让米其林轮胎处于最佳的“工作窗口”。因为当在“工作窗口”时,R18 e-trons quattro的速度相当可观,也让德国厂商幸运地连续第18届赛事登上领奖台。
尽管落后头名12圈,获得比赛季军的奥迪#8车组迪格拉西暗示,若没超长的修车时间,奥迪本该不是“路人”。“最后阶段,我们的速度其实非常不错,也是赛场上最快的赛车。若不是频繁发生问题只能回车房修车(更换电子号码、车门、前刹车)。我们也许能借助策略比出一场完美比赛。”
对三届勒芒24小时赛冠军车组——奥迪#7车组(安德烈·洛特勒/伯努瓦·特律叶/马塞尔·法斯勒),落后头名17圈、仅获第4,几乎是车组组建以来的勒芒最差成绩。早在第2小时,#7赛车的涡轮就因“材料问题”不得不花大量时间更换,最早退出争夺。在发动机部门主管乌尔里希·巴雷茨基(Ulrich Baretzky)看来,若不是排位赛遇雨,这个问题或能避免。“由于排位赛下雨,我们没充分使用……现在看真愚蠢……否则我们一定能发现这个缺陷。”
GTE战局 福特重塑经典
本届赛事的GTE-Pro组阵容堪称豪华,来自5个制造商的14台赛车一同参赛,其中,一场阔别近半个世纪的经典对决——“福特VS法拉利”成为最大亮点。这似乎又像是场轮回……
今年恰逢福特GT40获得勒芒首胜的50周年纪念,美国制造商派出四台福特GT赛车出战(分别在Chip Ganassi Racing英国和美国分部的负责下参赛)。然而,无论是在北美IMSA赛场,还是在WEC赛场,甚至是勒芒的官方测试日,福特GT都没让人察觉到勒芒的夺冠潜质。
然而,在周三晚的首次排位赛后,一下找回五秒速度的“山姆大叔”就已不可小觑。随后的故事大家也许清楚……福特GT不仅包揽GTE-Pro组头排,更击败拥有丰富测试里程的“跃马”新战车488 GTE,让保时捷、阿斯顿·马丁、雪佛兰克尔维特等赛车望尘莫及。
如此局面甚至迫使ACO在正赛前修正BoP(性能平衡)。其中,法拉利488 GTE加重15kg,但增加2升油箱。福特GT则加重5kg,同时涡轮增压值被大幅削弱。另三家厂商分别在发动机限流阀与载油量上得到赛会的“照顾”。
考虑到福特GT采用的3.5L V6 Ecoboost发动机,其优势在于涡轮增压效率和节油。这个临时BoP似乎让福特的优势荡然无存。再加上赛前#67车组因变速箱故障,被推入车房维修。
如今看,这只是福特荣耀胜利前的好事多磨。正赛开始后,福特#68(迪克·穆勒/乔伊·汉德/塞巴斯蒂安·波尔戴)和#69车组(理查德·维斯布鲁克/瑞恩·布里斯科/斯科特·迪克森)交替领先。然而,#82 Risi Competizione(吉安卡罗·费斯切拉/托尼·威兰德/马蒂奥·马鲁塞利)的法拉利488 GTE赛车圈速一点不比福特差,488 GTE载油量的优势令其所需进站次数比福特少。三台赛车开始长时间缠斗。
不过,即使受到BoP,福特GT还是展现出强大的动力输出,直路优势还是相当明显。比赛进入第12小时,由于福特阵营的进站次数更多,美国厂商再次落到了法拉利身后。但在比赛还剩5小时左右时,#68车组展现福特GT的真实速度,每圈比#82赛车快了将近4秒钟,一下将40多秒的差距缩小,随后在大直道上强吃法拉利。此后比赛中,#68车组牢牢控制比赛,为福特带回了重返勒芒赛场的首场胜利。同时,69#车组获得组别季军,#66赛车紧随其后。
作为福特创始人亨利·福特的曾孙、福特汽车公司执行主席小比尔·福特甚至在车房内激动落泪。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谈道:“1966年的比赛对我们是有纪念意义的,它证明我们在欧洲也是最好的。时至今日,我们再度印证了这一点。这款赛车在加拿大Calabogie Motorsports公园落地测试仅395天后,我们就迎来了这场伟大胜利!”
LMP2战局 乐视赛车队令人惊喜
乐视体育中国赛车队作为“勒芒菜鸟”,由中国车手蒲俊锦、法国车手特里斯坦·戈麦迪和荷兰车手尼克·德布鲁因组成,此前,三人中只有前澳门F3冠军特里斯坦曾有过勒芒24小时耐力赛参赛经历。
对蒲俊锦而言,作为中国绅士车手的代表,参加勒芒24小时赛可谓梦想成真,不过,此番经历一路坎坷。第一阶段排位赛中,蒲俊锦所驾驶的ORECA 05赛车意外撞上轮胎墙,导致其右脚骨膜受损,一度出战成疑。经过静养以及药物治疗,蒲俊锦得以在正赛当天早上通过FIA医疗官的体检,获得参赛许可。
即使比赛中挑战重重,#33车组仍在蒲俊锦的驾驶下迎接24小时赛的完赛格子旗,这也是其带伤作战的回报。#33车组最终以完成348圈,获得LMP2组第5、总成绩第9的佳绩。
可惜的是,这也是LMP2组唯一完赛的中国车队,来自中国香港的卫冕冠军KCMG车队,以及由华裔车手董荷斌、程飞所在的八喜DC车队均遗憾过早退赛。LMP2组冠军最终由Alpine Signatech的#36车组获得。
本期封面
内心坚定 创造不凡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Fast shipping and great customer service. Very happy with my purchase. Fast shipping and great customer service. Very happy with my purchase.
Absolutely love this product! It's exactly what I needed and works perfectly. Exceeded my expectations in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Highly recommend!
这个产品真的太棒了,用起来非常顺手,强烈推荐给大家! 性价比很高,用了一段时间没有任何问题,点赞!